原文已回覆於郝博士的blog上,我對郝博士個人並無好惡,
只是對於她輕漢文化而重原住民文化,輕水肺而重徒手的觀念看不過去,
這篇文章太偏頗了,充滿著高層知識份子一貫的高姿態眼光.....

郝譽翔副教授的文章中,我能看到對台灣土地的熱愛與關懷,
但可惜更多的,卻是一種知識份子對所不熟悉族群的歧視,

或許她認為了解蘭嶼的原住民,但她真的了解大部分安份守己的潛水人嗎?
見到潛水人大啖海鮮,但知道更多潛水人每次下海都會帶個麻袋撿一些垃圾起來嗎?
何以水肺潛水就是差勁的?徒手潛水就是優越的?取向不同罷了...
徒手潛水可能是為了打魚,或者經濟尚無法負擔裝備,水肺潛水可能是為了休閒,孰無優劣之分,
這些見解只是透露出對潛水運動的不了解,也侮辱了許多愛大海的潛水人。

為什麼沒有讀過夏曼‧藍波安的作品就是淺薄?
我讀廖鴻基先生的作品,他的作品難道不更能代表台灣的海洋文學?
高階知識份子的盲點,你們以為身在山邊海荒你所不常接觸的族群有多麼崇高,
卻總是看不起在你週遭舉目可見的升斗小民。
這樣跟我們偉大的阿扁總統只看到帛琉而不見身邊的蘭嶼又有什麼差別?

根據我的了解,郝副教授雖然有玩過潛水,但她常去的潛點卻多是國外,

她對國內潛水者的認識很片面,
因為一兩次造訪蘭嶼看到潛水客吃海鮮就說大部分的潛水者都如此,這是不客觀的。

在酷尼的認知中,作家跟文字記者相去不遠,都是文字工作者,
文字工作者所撰述的主題如果是現實的對象,就應恪守真實的本質,
在文章中抒發自己情緒本無不可,但在對主題只有片面了解時就妄下斷言,反倒像是水果日報記者的行徑了。
尤其是具知名度者如明星或高官對社會有指標性影響的人更不該如此,
她的論調對大多數愛海的潛水人實在不公平,也會讓讀者對水肺潛水產生負面印象。
話說回來,酷尼沒有知名度,連部落格都人氣冷清,所以隨便屁隨便罵也不會有人當真。


雖然住在台東,但是酷尼不常去蘭嶼,也沒在蘭嶼潛過水,對於達悟人的徒手或水肺潛水觀點不甚了解。
但就酷尼所認識的阿美族人來說,對於徒手或水肺並沒有特別的好惡,反正打得了魚就好。
不用水肺通常是因為嫌裝備貴,以前說過看到背架潛水的高人就是在東海岸,
用二分法劃開「徒手的達悟人」、「水肺的漢人台灣客」,就好像政客化分本省外省一樣。
原住民有用水肺打漁的、漢人也有自由潛水的高手,
徒手跟水肺都只是一種生活方式或休閒方式,沒什麼好比優劣的。
酷尼更認為,每個愛台灣大海的水域活動者都夠格稱為海洋之子。
酷尼在部落裡工作了幾年,愛大海,也愛部落,更不害臊敢站出來大聲喊:「我是台灣的海洋之子!」


引用 http://blog.chinatimes.com/haoyh1021/archive/2006/09/05/9993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酷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